2013年底,鄒人貴受到廣東省江西商會表彰,獲頒為該年度優秀會員。從江西老家一路向南,這已是他在廣東打拼的第18個年頭。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政協委員、共青團宜春市委廣州工作委員會書記、共青團江西駐廣東團工委委員、江西省靖安(廣東)同鄉聯誼會會長、廣東省江西宜春商會常務副會長……在鄒人貴的種種身份里,除了是一手養大的“親生仔”金疊利集團的董事長,他還是江西和廣東的商貿連接人。在泛珠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這種連接和融合尤為明顯。
  在鄒人貴的人生坐標中,有三個地方對他而言意義非常。一個是老家江西的瓷都景德鎮,一個是他的生養之地江西宜春,還有一個則是他打拼浸淫多年同時也奠定了其“江湖地位”的廣州。
  ●南方日報、南方網聯合報道 南方日報記者 劉熠 發自景德鎮、廣州
  捨棄鐵飯碗“打工仔”變“創業家”
  1995年底,鄒人貴辭去老家的“鐵飯碗”隻身南下,不到一年時間,就從打工仔變成了創業者。“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就是時機成熟時一定要經營一家企業。雖然當時剛出來,連飯都吃不飽,工作也找不到,但一直有這個理念。”鄒人貴說。
  2000年,鄒人貴真正開始自立門戶。從金疊利包裝有限公司一路走來,如今,公司已成為涵蓋包裝、酒業、文化藝術、酒具、設計等在內的綜合性集團。
  “轉折點出現在2008年。當時金融危機對業務衝擊很大,以前以生產製造為主,後來要轉型升級,就要在產業鏈環節中加上設計研發和市場營銷。”鄒人貴說。於是,2009年,鄒人貴選擇在老家江西的瓷都景德鎮開了一家設計公司。“金融危機後,大部分工廠都開始瞄準國內市場。但國內能做什麼?剛好那時候國內白酒行業很火,我就想要組建自己的設計團隊,重點做白酒市場”。
  為什麼選景德鎮?在鄒人貴看來,所有的高端白酒包裝瓶都是陶瓷,儘管潮州、湖南的陶瓷也有口碑,但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陶瓷文化和品牌非它莫屬。“當然,我自己是江西人,也有優勢”。
  鄒人貴說,設計公司進駐景德鎮後,除了自行研發白酒包裝,還為當地許多陶瓷工藝品進行包裝設計,設計之後的產品整體形象與附加值很快就體現出來,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回鄉再投資工廠開到“家門口”
  如果在景德鎮設立公司是因為看好白酒市場,而在老家宜春鄉下投資的一個幾十人的小工廠,就完全是家鄉情結。鄒人貴介紹,2010年,他回家鄉設立包裝廠,由於當地沒有工業,政府正大力倡導新農村建設,他的這一舉動深深切合了當地需求,解決了當地勞動就業,受到政府熱烈歡迎。
  在他看來,內地在近幾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崛起,中國的計劃生育導致不少“70後”“80後”眼下“上有老、下有小”,正值壯年卻無法從家裡走出來“搵食”,於是他將工廠開到了家門口,既解決了這些人的就業問題,同時也能使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
  “內地要發展工業,老家的地方政府給予很多政策優惠和支持,十多年前珠三角的優勢在老家也會慢慢體現出來。”在鄒人貴的規劃里,廣州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可使其作為公司總部和窗口,而生產部分則將轉移到內地,外包給成熟的工廠。
  開創新模式上游下游“全線通”
  如今,依托廣東、江西泛珠三角區域聯盟的優勢,鄒人貴旗下公司打通了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營銷展示等產業鏈各環節,並以“雲山6號”為平臺,構建區域聯盟,打造新的商業模式。
  鄒人貴介紹,雲山6號定位於中小企業的文化交流平臺,對內,將集團內部資源進行整合,集中在這裡進行展示;對外,通過會員制服務功能優化環境、彙集資源,形成圈子文化。“在整個商業模式裡面,有產品、營銷,也有眾籌的部分,中小企業大家聯合起來,形成新的模式”。
  “以前做什麼都賺錢,現在什麼都不好做。小企業如何聯合起來做大聯盟?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資源跨界、跨行業、跨區域整合,這樣可以產生很多碰撞和新的機遇。”鄒人貴說,“現在我們把供應商、分銷商包括配套廠家聯合起來,打通產業鏈,客戶只需要到一個地方就能與聯盟內的所有企業談妥,每一個訂單進展到哪裡,是否進行採購,有無上線生產,都可以通過集約化管理使客戶一目瞭然。”
  延伸
  截至2013年底,泛珠省區在粵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務工人員數量達1050萬人。2014年一季度,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東莞等市組織企業赴湖南、江西、廣西、貴州等省區開展勞務對接活動60多場。
  廣東與港澳地區共同探索研究“一試三證”人才評價模式,2011年以來先後46次組織粵港澳三地專家在美容師等9個專業開展交流合作,並組織476人參加美容師、維修電工等專業的考試,合格後獲得粵港(澳)及國際證書。
  涵蓋黔桂交界800餘萬人的黔桂瘧疾聯防區瘧疾發病率已降至0.10/萬左右,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和衛生部的高度評價。
  ■記者手記
  區域合作惠及
  民生福祉
  鄒人貴的創業故事是十年來泛珠合作的一個縮影。通過自身努力,在政策引導下,鄒人貴充分利用了江西、廣東兩地政策優勢,從零開始,白手起家,將企業逐漸做大做強。談到對未來的規劃,他頗為自信地告訴記者,將來公司發展必然要走上市之路。
  泛珠合作是在不同體制框架和發展水平上的生產力要素優化組合。同鄒人貴一樣,懷揣個人夢想,在十年區域合作的框架中步步攀升的例子俯首即是。十年來,泛珠省區之間開展了密切的人才與勞務合作。來自省人社廳的數據顯示,僅2014年一季度,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東莞等市就組織企業赴湖南、江西、廣西、貴州等省區開展勞務對接活動60多場,著力幫助企業引進外省技能型勞動者。
  除了勞務合作,計生合作、教育合作、文化合作、旅游合作……許多惠及民生的項目合作,都在泛珠框架下一一深化開展。正如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成立之初的美好預期:合作共贏,樂惠民生。當初對於泛珠合作的一些立意高遠、澤被深遠的架構正發揮出越來越積極的推動作用。泛珠三角區域的每一項重大舉措背後,其目的均在於發展,而發展的最終落腳點都在民生福祉上。泛珠十年,隨著各方合作日漸深化,越來越多的實惠大力提升了當地百姓的幸福指數。
  可以預見,隨著泛珠合作品牌輻射力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泛珠區域合作也將不斷取得更多實效。
  策劃 張東明 王更輝 王垂林
  統籌 郭亦樂 陳韓暉 謝思佳  (原標題:小企業築大聯盟圓跨省創業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wzth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